返回第198章 诗魔白居易(第1/2页)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个上场的,是诗魔白居易,由杨玉环对付。     那首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之恋情的长恨歌,就是白居易创作的,因而玉环对白居易非常尊敬,微笑道:“先生,就由我来为你演奏一曲吧。”     “好。”白居易笑着点点头。     玉环踏着轻灵飘逸的舞步,拿起玉石琵琶,纤纤玉指轻轻勾动,演奏的正是白居易创作的那首长恨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官至翰林学士c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c卖炭翁c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c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c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华夏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c闲适c感伤c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c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其实,“粉丝”自古就有,不过古代的粉丝都是喝过墨水的文化人,懂得体面,所以绝对不会闹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新闻来。     唐代是一个制造偶像的朝代,偶像的数量多得跟菜市场的小白菜似的,一拨接一拨,一个比一个有才。在众多的大明星中,要数大诗人李白的“粉丝”最多。     不过,最疯狂的,要数白居易的“粉丝”葛清。     此人仰慕“小白”不可自拔,索性在颈子以下三十余处,都刺刻上了白居易的诗,而且还专门配了图。     葛清常袒胸露臂于街头,有点现在的“行为艺术”的意思。人们见了,于是就大叫他“白舍人行诗图”。     追星追得“体无完肤”,且如此的“袒荡”,仅此一人矣。     不过,上的成就,固然值得自负,但那不是白居易的目标,建功立业才是永恒的主题。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衰落时期,面对军阀割据c政局动荡的混乱局势,他积极向皇帝进言,希望能够得到采用。     这个时期的白居易,是坦荡刚直,勇于任事的。但无论什么时代,这样的人,总是显得很不“懂事”。     后来,他管闲事甚至管到了皇帝的后宫。     时值大旱,白居易居然斗胆请求皇帝遣散一部分宫女,一则缩减开销,二则减少社会上的旷男怨女。结果谁都能料到,他这分明是去找骂。     壮年气盛c直言无忌的白居易,并没有实现他的目标,反倒给自己招惹了不少强大的敌人。     事实上,他那过于急切直率的作风,让亲自提拔他的皇帝都受不了。     有时,皇帝老子还没说完话,白居易就直愣愣的顶嘴:“陛下错了。”     皇帝当场变了脸色,事后对人说:“这小子是我提拔的,居然敢这样,多半是不想混了。”     虽然皇帝没有马上拿白居易怎么样,但祸根已经埋下。     后来宰相被刺杀,白居易第一个建议追捕主谋,政敌们趁机指摘他越权,照例再加上些谣言,就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的第一个政治高峰,就这样结束了。     江州司马白居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