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6章 李凭箜篌引(第1/2页)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李贺将诗歌的意境,融入死神镰刀之后,威力大增,一时间竟然将李元芳逼得节节败退。     正在通天塔外观看的那些学员,顿时欢呼起来。     “好样的,李贺!”     “加把劲,赶紧杀死他!”     “放心吧,李贺赢定了。”     “那个小屁孩,竟然敢第一个上场,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虽然以前李贺总是病恹恹的,但自从他获得死神套装之后,实力突飞猛进,现在很多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只要李贺等人能赢,这次我应该可以赚不少。”     “”     这些人都不怎么看好青莲小队,所以都盼着元芳赶紧输掉。     而元芳的好友达摩,此时也在附近,买了元芳赢,微笑道:“元芳,哥哥支持你,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啊!”     此时,李贺的死神镰刀攻势越来越凌厉迅猛。     他的这篇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c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c“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c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c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凝云颓不流”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啼竹愁”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的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     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c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而且,石破天惊c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