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这么高?”施瓦茨的脸上浮出一抹红晕,这是一个足以让他大声呐喊的数字。
“爆炸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我根据已知的破坏效果计算了三次,实际值应该只高不低。”
人类能源获取方式从化学能进化到原子能,燃料的能量密度提升了数百万倍。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也是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关键科技之一。
核裂变能源时代,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约为反应物质能量的01。也就是这01的质量换来了数百万倍化学燃料的能量密度。
在核裂变能源应用100多年后,可控核聚变技术得以实现,其质量亏损提升到07。根据质能方程式e一c2,核聚变反应中,燃料能量密度比起核裂变来又提升了六倍。
从核裂变能源到核聚变能源,这不仅是燃料能量密度的提升。人类获得的更大好处是能源清洁度的根本改善。同时,核燃料元素的转变也让核燃料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
迄今为止,人类在核聚变能源时代已经停留数百年,即使是周瑶团队研制的小型核聚变反应堆也只是改良,而非突破。
现在,艾萨克的一席话,意味着能源燃料密度的巨幅提升。这让在场的科学家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惊讶和兴奋,好几人更是脑海里出现瞬间短路。
如果艾萨克的描述最终得以证实,这就已经超出了科技进步的范畴,而是人类宇宙时代的一次重大突破。
看林凡有点不知所以的表情,旁边一名研究员小声说道:“林舰长,艾萨克研究员的意思是他们的破弦试验应该是成功了,而且其燃料能量密度在核聚变燃料能量密度的14倍以上。”
对于14倍的能量密度林凡没有太多概念,但对于压榨出了弦里的能量林凡可是有着深刻认识。
林凡从来没有忘记,获取破弦能是中级宇宙文明的标志性科技,而成为中级宇宙文明则是救出其他人类的门槛。
不过此时林凡突然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弦能量好像不应该由能源团队研发,而应该由武器团队推进。
纵观人类原子能技术发展史,第一颗原子弹1945年爆炸成功,第一座核裂变发电站1954年建成,第一颗氢弹1952年爆炸成功,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2068年建成。
从时间顺序来看,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往往是先武器再能源。这和人类战争状态下的紧迫性有一定关系,但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武器级的核能利用显然比能源级的核能利用更简单。
“艾萨克研究员,你和佩顿研究员的科研能力值得赞赏,你们的科研精神更是堪称人类表率。”
听到林凡这句话最高兴的不是艾萨克,而是周瑶。护犊子可是华夏人的天性。
看着周瑶舒缓的表情,林凡也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这次事故你有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科研的顺序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对弦能的研究应该由能源试验室和武器试验室一同开展。这样更有利于快速出成果,也能充分利用武器试验室对高危武器测试的经验,更好的保护研究人员的生命安全。”
林凡本意是将弦能研究直接转给施瓦茨负责,等弦炸弹研制成功后再由周瑶继续开展弦反应堆研究工作。
考虑到周瑶团队前期的努力和付出,林凡放弃了自己的第一想法,转而提出了这个建议。
虽然是建议,林凡的权威性却不容质疑。周瑶对林凡这一决定还算淡定,能源试验室其他几位研究员脸上立刻结上了一层寒冰。
与能源试验室研究员正好相反,施瓦茨的脸上像是燃起了烈火。林凡话音一落施瓦茨便赶紧说道:“艾萨克研究员你能不能详细说说你计算的方法?”
这一问充分体现出一位大科学家的智慧。
此时,虽然施瓦茨对林凡的提议有千万个认同,却绝不能表露出来一丁半点。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