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章 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第1/2页)  寰宇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要组建舰队打造专业海军,需建造专用的战船。     虽说商船也可以加强武装当战船使,但商船是用来运货的,除了安全性外首要考量的是运载量大,战船却不需要考虑这点。     战船需要更强的抗击打c抗沉能力,更快的航速,操作更加灵活,配置专业的海战兵器,吨位也不需要商船那么大,适中就行。     大唐目前建造最大海船可载物二至四万石,换算成船只吨位有二至三千吨,李旭要建造战船肯定不需要这么大,船只吨位三至六百吨配上武备就能横行大洋,不论是南洋诸国还是天竺大食的水军都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为了能将自己的海军早日打造出来横行天下,控制所有的海上要道坐地收钱支撑自己的宏图大业。李旭搜肠刮肚,把脑海里前世了解的一些大航海时代横行大洋的西方软帆战船的模样一点点在白纸上色勒出来,注上了解不多的注解,召来巨鲸c谢家造船场的优秀造船匠让他们为自己打造能真正称霸大洋的软帆战舰。     李旭之所以要打造软帆战船,是因西方软帆吃风大,支撑点多,所以面积可以更大,速度和载重都有极大优势,另外即使是同一桅上软帆是一节一节的,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帆力,这样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海战和躲避礁石,二是如果遇到较小的风暴时也可以安全慢速行驶。     相比起来中式硬帆的缺点就太明显了。     其一,由于支撑点只有一个,所以帆的面积有限,大量使用木质骨架也限制了其吃风,因此航速很慢,跨洋航行时效率低下,不适合远洋贸易和探索。其二,中式硬帆的承载能力也小,不能装海战用的长炮,只能装陆战炮,而且装不了几门,因此不适合海战。其三,硬帆只能一升到顶,不能根据情况调整帆力,这点对于海战和穿越岛群都不利。     这对于一心致力于开创东方大航海时代的李旭来说,中式硬帆的缺点直接被淘汰掉。     西式软帆船才是征服大洋的主力,中式硬帆只能做为辅助。     一众造船匠从未见过李旭画中奇怪的帆船,由其是船帆竟不是使用老祖宗传下来的船帆,而是像帘子一样的布匹分成方块上下悬挂在主桅杆上,船首还有一根向前倾斜向上的桅杆,有缆绳与前主桅杆相连,缆绳上还有三面三角形船帆,主桅之间同样有缆绳相连悬挂船帆。     悬挂的船帆之多,布置之复杂令工匠为之咂舌。     巨鲸和谢家造船场坊在造船领域技术最精湛的刘平c谢望与众匠商议后禀报李旭,船身不难造,可以套用现成的海船船身(不论东西方海船船底呈v字形便于行驶),只是船帆的布置有些复杂,这需要时间他们在建造船只时慢慢摸索如何用滑轮c绳索来升降船帆。     西式软帆船是刘平他们从未见过的船型,需要时间摸索李旭表示理解,为了能让他们更快的掌握此船的建造要领,李旭提了些建议。     “你们可以先建造一艘两三百料的小海船,试验如何布置操作软帆,掌握其中诀窍后逐步建造更大船型。”     “使君所言甚善!”     至于西式帆船直通式炮舰甲板,李旭考虑船只坚固性和抗沉能力并没有提示造船师按此建造。     西式帆船是没有水密隔舱的,抗沉能力比不了中式帆船,而李旭的船只航行的海洋却是季风横行,夏秋更是台风肆掠,抗沉及适航方面要着重考虑。至于船只的坚固性现有钉接榫合工艺保障,配上水密隔舱技术,造船师将软帆船建造出来,抗沉和坚固性绝对秒了后世西方的软帆船。     为了保障软帆船的研发又不影响今年造船计划推进,李旭抽掉两船坊技术最好的刘平c谢望等数十人组成一个软帆船项目组负责,所需资金另行拨给。     安排好项目组后李旭从船坊回府,一路上会稽的繁华令他联想起一千多年后,这座曾在历史上得到无数文豪赞美的城市荣光不再,完全成了后起之秀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