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瑶当仁不让的挑起了羌族大梁,她是个明事理的人,所以一上任,她就一边极力的缓和羌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一边借着自己的权力之便,暗地里将自己父亲生前的一些老部下又重新聚拢到了自己的手上。现在的云飞瑶,虽说还是空有虚名、手无实权,但总算也是拉起了一个忠于自己的班底。
金城的羌军很快就收到了新羌王的王诏,戏剧性的一幕再次上演。照例,大家还是分成了两拨,一拨是无心再战、只求太平的主和派;一拨是气势嚣张、誓与世军死磕到底的主战派。两拨各执己见,在金城争吵不休,直到世国大军压境。
慕容函从来不是一个天真的人,至少他不会乐观到真的认为光靠一纸书信,就能叫诺大个金城郡弃械归降。所以,在云飞瑶王诏送出去的同时,慕容函也送去了自己的“态度”——十五万虎狼之师。
这支大军分成三部,分别由慕容宝、孔威、唐胜三员大将率领。慕容函并不是叫他们去攻城掠地的,而是让他们分别占领了枝阳、令居、临羌三地周边的大小通道、战略要地。并在这些地方的大大小小道路上都设立了关卡,严禁任何人通过,包括羌军。
很霸道,很无赖,这和不经过别人同意就把别人家门板拆下来劈柴烧是一个性质。但羌军不能说什么,也不敢说什,他们现在内部都不稳,怎么还敢去招惹外敌呢?金城的羌军一下子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为什么慕容函要派兵控制这三个地方的周边通道呢?因为这三个地方都是金城的命脉所在。枝阳有着羌族在金城郡设立的最大屯粮仓,金城等地的军粮多半要靠枝阳来运送补给,断了枝阳的运输路线就等同于断了羌军的粮道;令居则是连接金城和破羌、允吾等驻有重兵之城的咽喉要道,控制了令居周边,那金城的羌军但凡有个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世军的眼睛。
至于临羌一带,则是慕容函为了防止羌军狗急跳墙、特地布置了这样一路兵马,以便随时支援。十五万大军摆在这,慕容函在亮出自己肌肉的同时,还在无声的向金城羌军发出警告:想活,就归顺;想死,我成全你!
没人想死,气节诚可贵,性命价更高。在三路大军压境后的第八天,慕容函收到了金城羌军的降表。九万六千余羌军,全部投降。
等等,不是十万人吗?怎么是九万六千多?在降表的最末端,慕容函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余孽苏木基、王考,拒不归顺,携残部四千余遁走安夷。”
这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报告,相比九万多投降的羌军,这四千人实在是可有可无,所以慕容函很快就把这件事给忘了,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安排地方长官、恢复经济、调整边防、消化战利品。。。和这些相比,四千多残部真算不了什么。
苏木基,王考,慕容函身居晋阳王高位,他要记住的人太多了,这两个小人物怎么也不够格的。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两个人将会让慕容函后悔遗忘。
将近二十万降兵,慕容函着实花了不少功夫,才将他们完全消化掉。首先,年纪小的、身体健康的不能留给羌军,必须打散了吸收到世军里面来,年长的、身强体壮的,全部卸甲归田。忠于羌族的理念已经深入他们的心灵,世国不需要这些怀有二心的人来给自己打仗,当然羌军也不能保留他们。慕容函希望用和平、安逸、还有亲情的牵绊来慢慢磨掉他们身上的戾气,最终使他们厌倦战争、不再为羌军所用。
至于剩下来的人,慕容函则以国家的名义,发放给他们足够的牛羊幼崽、稻米种子,以及足够熬过冬天的棉衣棉被。羌族军民万万没想到,自己和世人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到头来世人居然还如此帮助自己,仅此一点,就能让羌人们感激涕零。世、羌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大大缓解,羌人开始试着接纳世人;世人也慢慢的放下了戒备,不再敌视彼此。
慕容函知道,武威、金城等地年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