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7章 受益者就是嫌疑人(第1/4页)  三界好公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三界好公仆最新章节!

    山路两侧,其实是有壕沟的。

    早先的山路,只是历代山民踩出来的天然道路。天然道路往往会比两侧路边都低一些,雨天便泥泞不可行。赶上暴雨时,干脆变成了河流滚滚而下。

    六七十年代,藏马公社组织各屯山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包括修建大寨式梯田,利用河谷建造水库,以及山路整修等等。

    山民们自带干粮,在山路两侧挖出了壕沟。壕沟深度三五米,雨水和泉水汇聚其中,常年有水顺流而下,汇入白马河。壕沟两岸则种了杨树柳树及棉槐等灌木护堤。

    这些年壕沟疏于管理,常有淤塞情况,却也基本上保持了原状,算是受惠于历史遗存。

    而两岸的树木早已森然成林,灌木也是郁郁葱葱,河流清澈有小鱼虾存焉。

    游客进山以后,各种垃圾尤其是塑料袋渐多,农家乐产生的废弃物也被倾入河中。

    河水依然在流淌,却已不再清澈,隐然还有些臭味,小鱼虾也逐渐地绝迹了。这一切才不过是半年的时间。

    总而言之,各屯子山民,或直接或间接,都从藏马山的发展中获益良多,腰包或厚或薄地有所鼓胀。

    可能也有山民注意到了河水的变化,却是无人在意这个。

    你是愿意在垃圾围村中大鱼大肉呢,还是喜欢在山清水秀中吃糠咽菜呢?

    心旷神怡地赞美一派田园风光的,并不在田园里讨生活,只是偶然进山来看油菜花。

    痛心疾首地控诉先污染后治理的,并不知道米鬼五大湖区的淡水鱼至今不可食用。

    阴阳怪气地挖掘山民素质乃至国民素质的,并不清楚仓廪与礼仪的关系,他所崇拜的洋爹在成为暴发户之前其实更加不堪。

    心旷神怡者也好,痛心疾首者也好,阴阳怪气者也好,其实与何不食肉糜并无差别,要么是弱智,要么是心瞎,要么是吃撑了。

    山民们为什么要保持贫困,苦守着原始风貌,以供你有个饱食遨游的去处,还给你提供经济上乃至文化上甚至智商上的优越感呢?

    污染与治理,原本就是螺旋式上升的嘛,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容置喙,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党的历史使命……

    当然,对于乐这个藏马山都土地来说,治理这点污染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甚至连手都不用举的,意念一动,河底便悄然下沉,土层翻转深埋垃圾。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都土地于乐此时就是不为。垃圾臭水都是活生生的教材呢,终究还是要山民们自己来整治。

    沿着柏油马路爬山,一路上臭气扑鼻,于乐哪能无动于衷呢,他调低了嗅觉灵敏度。

    “大叔小心!快退后!桥要断了!”

    刚到瓦屋屯下方,却见一位大叔端着一大盆垃圾,站在自修的小桥上往河里倾倒,于乐猛吃一惊变了脸色,指着桥体大声疾呼。

    “啊?”

    那位大叔莫名其妙时,却已经感到了桥体在晃动,赶紧连滚带爬地退了回去,满盆的垃圾也倒在了自己身上。

    下一刻,就听“轰隆隆”一声巨响,桥体中间断裂,继而整个塌陷进了河里,那位大叔蹲在桥头遗址上脸色煞白。

    白脸大叔姓肖。瓦屋屯山民有半数姓肖,另半数则由十多个杂姓组成,村领导基本上都是姓肖的。

    肖大叔自掏腰包修建了这座小桥。

    用三五条水泥预制板两头一搭,连接壕沟两岸的小桥就齐活了。

    最近山下的磊石村闹了个大笑话。据说本来是要整村征地拆迁的,结果村民们闻风而动,私搭乱建,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