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1章 紫虚上人(第1/2页)  三国之帝国文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徐庶和石广元各领命去了,韩玄又看向陈武,对他说道:“如今天劫门又有些小动作了,我江东正是改革之际,你也派人多打听打听。”     陈武点了点头,说道:“你从倭国带回来的那个杨坤,之前不是天劫门的人么,可以向他详细了解一下天劫门的情报。”     韩玄犹豫了一下,他没有与杨坤深交,就是怕这又是天劫门的阴谋。不过现在有陈武这么个顶级高手在此,也就不必担心了,韩玄和陈武一起准备去盘问一下杨坤。     谁料二人刚出来,便碰上了陈群,陈群手上拿着厚厚一沓笔记,满脸欣喜的样子。陈群瞧见他们,当即拱手施了礼:“参见楚侯。陈将军也在啊。”     韩玄问道:“长文急着来府上,可是有何要事?”     “群闻楚侯欲推行新政,故废寝忘食撰写此书,以为我江东选拔贤才。请楚侯过目!”陈群将手上笔记奉上。     韩玄接过一看,只见书目上写着九品官人法纪要。韩玄翻来书快速浏览了一遍,九品中正制无非是三个环节。     首先是设置中正。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这点与之前许邵、许靖等人创立的“月旦评”有些类似。     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     然后是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品评主要有三:其一是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其二是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其三是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在实际实行中,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也能位列上品。会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最后是选拔人才的依据,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清闲官职,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微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地位卑下事务冗繁之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陈群满脸期待地在等着韩玄夸奖他一番,谁知韩玄合上书,笑着对陈群说道:“长文,你所倡之九品官人法虽略微优于察举之制,然我已有一新法可胜九品官人法百倍!”     陈群惊呼道:“在何处,可否借群一览?”     “当然。谷利,将手抄本拿给长文。”韩玄吩咐身旁的亲卫谷利道。     后者当即双手奉上,陈群接过一看,越看越心惊。陈群问韩玄道:“楚侯,此书可否赠群?群回府上再仔细端详。”     韩玄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这只是手抄本,原本他已经让徐庶、石广元他们拿去讨论修改了,待形成正式文书后再统一印刷发行。     陈群接过书后便辞去了,而韩玄和陈武也来到了杨坤的住处。他们到时,杨坤正在府中练剑,院中树叶被他的剑风卷落下来,组合起来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形状。其身法诡僪灵敏也令陈武惊叹不已。     见韩玄到来,杨坤立马收剑而立,那些树叶也全都被齐整地切成两段,并且整齐地落在地上。韩玄鼓着掌走过去,笑道:“杨大哥好剑法,此等精妙绝伦之剑术,除了王越、史阿,当今天下恐无人出杨大哥之右!”     “楚侯过奖了。今日来寻在下,可有要事?”杨坤将宝剑放到剑架上然后问道。     杨坤又看了看陈武,说道:“三位,屋里请。”     谷利老老实实站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