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章 故友(求全订)(第1/3页)  大秦孤竹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故友求全订     在春秋战国之时,能位列七雄的国家毫无疑问都是当世强国。     但是燕国似乎一直处于一个有些尴尬的位置。     即便连后世历史教材上,燕国也一直作为蹭热度的存在,最早的时候,蹭齐桓公的热度,被山戎打的求助齐桓公,因此得来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然后又蹭了无间道鼻祖苏秦的热度,留下了历史上剧情最起伏的无间道。     后来又因为荆轲刺秦王,蹭了一波秦国的热度,并且因为太史公对于刺客列传的浓墨重笔,蹭了一波游侠的热度,留下来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千古名句。     所以对于历史不感兴趣,只有义务教育历史水平的后世人来说,战国七雄中,提起燕国,确实想不起除了荆轲之外其他的热门关键词了。     其他七雄一提起来,满足中二少年幻想的战国四公子是魏,赵,楚,齐的。     将相不和的廉颇c蔺相如是赵国的,悲情谋士韩非c张良是韩国的,赛马的田忌孙膑是齐国的,跟孙膑相爱相杀的庞涓是魏国的,历史上最会秀恩爱的霸王虞姬是楚国的,秦国就不用说了,嬴政吕不韦白起基本上属于顶级热门词汇。     唯一很难找到关键词的,就是燕国了,如果没有荆轲刺秦,或者说没有太史公专门为刺客立传,可能燕国连这个关键词也没有了。     但是燕国能够位列战国七雄,自然是有他的出众之处的。     不只是因为燕国位于远离中原争霸的偏远辽东地区,仔细查一下燕国的历史,就会发现,从这片领土是被周王朝分封给当时周朝威望与周公旦,太公望齐名的周召公。     因此注定了燕地这片领土会为华夏开疆辟土立下不世之功,同时也注定了在历史主流事件上,不会留下太多的镜头。     因为燕国始终沉浸在与辽东艰苦的环境,和野蛮的游牧民族斗争当中。     但是燕国的贤才明主,并不比其他诸侯国弱。     除了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外,李白曾经在行路难里燕国盛世人才简单的介绍了一遍。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郭隗劝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燕昭王还了郭隗一个流传千古的黄金台,为燕国招来能够与白起李牧等并肩的顶级名将,乐毅。     还有帮助燕国变法,致使国富的法家大师剧辛。     以及创立了大名鼎鼎的阴阳家,五行论的邹衍后来也去了燕国。     拥有这些当世良才,又远离中原战争漩涡,虽然生存环境凄苦了一些,但是依旧满足广积粮缓称王,然后一波发育逐鹿中原的资本。     但是偏偏燕国的君王,自燕昭王之后似乎都有些命运多舛了,燕昭王的继承者燕惠王,一上任就把安邦之才剧辛雪藏了,还受了离间计将能够镇守燕国的乐毅赶走了,导致齐国田单复国,一下子将本来强盛,形势大好的燕国给打的半残。     国相公孙操见燕惠王实在带不动,于是带着家国大义弑君,杀了燕惠王后扶了燕武成王,而燕武成王虽然是个守成之军,继位后任用乐毅之子乐间为国相,但是燕国已经属于半残状态,被田单收复了齐国失地,让燕国领土缩水,只能向东发展。     而后历经短命的燕孝王将燕国疆土向东开辟千里,收服了一些小型部落后补充了血,到燕王喜这一代后,又开始作死了。     当时秦赵交战正酣,燕王喜以为能偷袭捡便宜,发兵攻打赵国,还想御驾亲征,国相乐间反对,要不是大夫将渠死谏,可能燕国灭国要提早个几年时间了。     最终燕王喜还是强行让乐间发兵攻打赵国,却被廉颇和乐乘击败,乐间也看出了燕王喜带不动,于是也学着他父亲乐毅,归降隐居在赵国了。     后来廉颇趁胜追击,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