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二四章 听君一席话,尽毁人生观(第2/3页)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志宁险些被李慕云气的背过气去,不过这老头儿却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子其实说的未必没有道理,从一个县令的角度上说,他眼下这样做还真的是无可厚非。     可是,可是他怎么就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标准的县令好吧,有一个太上皇的干爹,将来怎么样会是一个郡王,一个郡王怎么可以只考虑自己眼前的利益。     死猪不怕开水烫,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有那么一瞬间,于志宁的脑子里闪过的全都是这些词汇,看着李慕云真上狠狠抽他一顿。     不过李慕云却像是根本没有感觉到老于的愤怒一样,依旧自顾自的说道:“其实这样也不错,至少咱们可以把山阴县打造成全国第一县,三年之后我要让县里百姓全都住进小洋楼,一家致少有两匹马,到了那时候,我就可以轻松喽,每天只要喝喝茶,聊聊天,买上百十个侍女天天让她们给您捶腿揉肩……”。     “滚一边去,老夫不要那些东西。”于志宁看着陷入臆想中的李慕云,狠狠一挥衣袖,转身便走。     听不下去了,再也听不下去了,于志宁一向以方正而著称于世,结果万万没想到,收了个弟子竟然这么没出息,还什以喝喝茶、聊聊天,难道不应该是为君分忧,为国效力么?     正所谓听君一席话,尽毁人生观!于志宁很是后悔为什么自己要问那么多,为什么要听那个臭小子解释那么多。     ……     朔州到长安的距离是一千七百里,三百里加急只需六天便可送到。     伟大的大唐皇帝李世民陛下坐在龙案之后,翻看着那份属于卢庆宏的奏折,嘴角轻轻扯动,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     只是十二驾的马车而已,算得了什么,只要老头子不给自己找麻烦,就算是二十四驾又能如何?可笑这卢庆宏连自己所告的对像是什么身份都没有搞清楚,就敢以三百里加急的方式送来弹劾奏折,真不知道这家伙的脑子是怎么长的,简直就是不知所谓。     还有就是,这明明就是发生在朔州的事情,与他的析州没有一文钱关系,就算是弹劾也用不着他来弹吧?逼着人家做诗不说,打赌输了丢尽了脸面竟然还好意思恶人先告状,也不看看自己的品性如何。     自家老头子离家出走,李世民自然不会就这么不管不顾的放任自流,朔州府一地事实上早就布满了他安排的眼线,那里发生的事情不说是每日一报,但至少两到三天便会有一份情报摆在他的案头。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李慕云也好,李渊也罢,其实都在他的监控之下。     他知道山阴县每天能够产出数千斤生铁的事情,也知道水泥的事情,还知道唐俭买了六千匹马的事情。     所以卢庆宏的弹劾奏折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对于已经了解了事情始末的大唐帝国皇帝陛下来说,其实弹劾奏书中所说的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在他看来,李慕云这个每天生搞出数千斤生铁的家伙远比卢庆宏有用,而且用处还不小。     而就在李世民盘算着如果处置那心胸狭隘的卢庆宏时,长孙皇后从外面走了进来,第一眼便看到了桌上由他亲手所书的三首边塞诗,草草看过之后惊讶的感叹道:“陛下今日这是怎么了?为何竟写出如此多的边塞诗?”     李世民看了一眼诧异的长孙皇后,笑着说道:“这诗只不过是朕一时手痒抄来的,原作者却不是朕!”     “哦?我大唐还有如此俊才?竟然能写出此等佳句?”长孙皇后听说诗不是李二所说,惊讶之色更甚。     “不如观音婢猜猜看,看看是否能猜出何人所作如何?”李世民淡笑着问道。     长孙皇后再次将目光投注在桌面上那三首诗,良久苦笑说道:“陛下却是难住妾身了,这三首诗写的大气磅礴,又志向高远,妾身实在猜不出来是什么人写的。”     对于长孙皇后的回答李世民并不意外,微微一笑之后,指着‘不教胡马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