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4章 县令讲鬼使神差 道长解厚德载物(2)(第1/2页)  天机并非不可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玄痴继续说道:“人们都有向往和追求功名利禄之心,这本属正常,然而,又有几人明白功名利禄须有厚德载之。这便是人们常挂嘴边的‘厚德载物’。     厚德不难理解。厚,指的是厚重、厚道。德,道德、德行。载物又当何解?其实载物包罗万象,其中便包括着物质、财富、高官厚禄、健康长寿等等这些人们苦于追求的东西。     贫道说到这里,相信大人已经清楚,人生承载的向往和追求需要厚德做源力,否则或不得物,或得物招祸,最终还将得物失去。     有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说得好,大人正因有改过自意,方生出羞耻之心、敬畏之心,只是苦于找不到改之最彻底,最有效的途径而已。大人以为那?”     玄痴把迟叶生的内心剖析的淋漓尽致,迟叶生满脸真诚的说道:“求仙长指条途径,使本县释怀这颗羞耻之心,并让本县这颗敬畏之心能得到天地神鬼的鉴察。””     “大人既然如此说,贫道再说厚德载物。暂且不说您是因何缘由把甘家旧宅枯井里的财宝据为己有,可以肯定的是,您在获取这些财宝的时候,并未给甘家人带来实质上的伤害。     至于边幅的结局,那是天道使然。甘家的产业原本就不是他应该享有的。换句话说,边幅没有修一份厚德来承载这些财富。     甘家旧宅枯井里的财宝,贫道据大人讲述,认为这些财宝非是甘财主生前正常所得,您的行为正好佐证了这些财物也不是甘家现在之德所能承载的。     故此,贫道把大人此举权做是天意。了凡曾说过: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未论行善,先须改过。大人所受的折磨正是改过之心所致,故此,您完全可以放下心理压力,用改过行动趋吉避祸。     更何况大人此举未必是您贪心,或许正是天意。这便有待这些财宝有了最终归宿之后方成定论。”     迟叶生听到这里,站起身来的时候给玄痴深施一礼,请求道:“仙长慈悲,本县想把这些财宝送至昆宗观,以昆宗观布施全县穷困的名义布施出去,仙长以为如何?”     玄痴稽首道:“福德无量天尊!贫道替获益百姓感谢大人厚德。”     迟叶生见玄痴答应了自己的请求,脸上露出久违的喜色,急忙吩咐设宴款待玄痴,并着手商谈布施之事。     席间闲谈中,迟叶生说起了参悟那幅画卷寓意的过程,说道:“本县苦思不解画卷寓意的时候,本想从两行诗句中拼凑出几句说词,能给甘祭祖争到些家财,却不想把那四句成两行的小楷,抄写成一句一行的四行以后,猛然从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看出了端倪。于是,本县便把每一句中的个别字,换成了它的同音字,四句话便改成了这个样子:‘旧镜倦容照’改为‘旧井卷容照’。     ‘屋内固当之’改为‘屋内顾当之’。     ‘归属寄厚望’改为‘归属祭厚望’。     ‘妾子主保佑’改为‘妾子祖报右’。     本县便将每句中相应的四字,组和在一起,一个言简意赅、简洁明了的四句话呈现眼前,这便是:旧屋归妾,井内属子,眷顾祭祖,容当厚报,照之往右。     本县审视着这几句话,心想:“既然井内之物属于甘祭祖,井内藏有财宝自不必说,那么这口井的位置定然在归于宁氏的旧宅里。     甘财主请求本县眷顾祭祖许以厚报,那么,拿什么厚报本县呢?在最后这句中说的也算明白,因为一物可分左右,左右便是这一物的两个等份,故此本县认为,甘财主许给本县的厚报,为井内财宝的一半。由‘照之望右’可见甘财主的这份良苦用心。”     玄痴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言:“大人只是没有想到枯井会是一个宝藏。大人想过甘财主为何甘心将宝藏中的一半财宝厚报给大人?甘财主为何守着这么一个宝藏还辛苦经营买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