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九章 受人以柄还是先发制人(第2/2页)  汉末之奇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万世无忧,只可尽管天下变,待时机成熟时方能动兵,如此方为万全之策。”     周瑜反唇相讥:“此乃儒生之言,天下动乱久矣,民生何其悲苦,若如子敬所言,天下何时方能一统,我等大丈夫在世,何以心安?”     鲁肃不疾不徐的道:“公瑾之言差矣,你所说之乱世那是之前,自去岁天下四分,战乱已凤毛麟角,百姓安居乐业,此时之局面养民方为上上之选,民生富足方为我等之远望,再动兵戈,劳民伤财且不说,徒劳无功也。”     周瑜岂是那么好说服的,可他刚想反驳,孙坚却虚按双手,制止了二人的争吵,并说:“子敬之言甚和我意,眼下局势扑朔迷离,各诸侯勾心斗角,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所以,还是静观其变吧。我意,对姬溪假意奉承,给他背上些厚礼无妨,看看姬溪的反应再说。”     孙坚主意已定,在他的威严下,诸人也不好再行争辩,便缄口不言,后孙坚让诸人散去,却将孙权留了下来。     孙权年仅十八岁,相比于孙策,孙坚对孙权更为钟爱,要不是念及长幼有序,早把世子之位传给了孙权,便是眼下,孙策虽坐上了世子的位子,但在孙坚心中,还是倾向于将大位留给孙权。所以,孙坚对孙权总是留意甚多。     刚才的激论中,孙权没有说过话,孙坚便将孙权留了下来,问他:“权儿,方才为什么没有言语?”     孙权说:“父亲勿怪,儿臣只是有个问题没有想清晰。”     孙坚饶有兴趣的问:“什么事情?”     孙坚沉吟半响,道:“姬溪在对我东吴示好,这一点儿臣没有怀疑,想来姬溪也会同时向魏蜀示好,但,儿臣想不明白的是,姬溪为什么要这么做。儿臣想,眼下四分天下,局势并不明朗,新的利益关系必将随着时局的发展而便的错综复杂,此时无论任何一方先动,都将付人以柄,非但得不到任何实质利益,反而有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以姬溪,姬昀,吕春等人的眼界,不会看不到这一点。那么,姬溪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