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七章 鲜血横流震诸侯(第2/2页)  汉末之奇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显是赢了,但不论是姬溪还是郭嘉,谁也没有提,大家心照不宣的选择了缄口不言,只是将轻伤者派出来,各自打扫战场,所示打扫战场,实际上是将己方阵亡将士的尸体带回去。     这这个过程中,自然难免与敌军照面,大家看着对方的目光都宛若猛兽,可却都各自忍耐着,因为相比仇恨,他们更不能允许同袍们的尸体倒下那血泊泥泞之中。     姬溪做了一个决定,他没有将阵亡将士的尸体就地掩埋,而是选择带回关中,他要将这阵亡的一万三千人全部送回故乡,送回他们的亲人那里。     姬溪知道,这是个疯狂的决定,这其中浪费的人力物力将是不可想象的,很多人来劝他,但是他已经下定决心,不为所动。     大战结束后的第三日,姬溪退兵,他们入关的时候,一万多人拉着一万多具尸体,还背着一万多的残疾。     这支队伍进了潼关,带来的是席卷了整个关中的悲伤及雄壮,人们悲伤着,为自己的子弟悲伤,人们又骄傲着,为自己的子弟骄傲。     姬溪此举,带给了关中难以言说的负担,但伴随着这负担而来的,是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而促成这一切的姬溪,世人对他的褒贬不一,有说其血腥残暴,枉顾将士死活的,亦有说其高瞻远瞩,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的,这两种言论渗透到朝堂中,数日来,姬溪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而这些攻击,大多数都是由那些自科举中选举出来的新晋官员。     这些愣头青,根本就搞不清楚状况,满口的仁义礼智信,抓住姬溪的一些小把柄就不放,只要有机会就对姬溪口诛笔伐,其中最活跃的当属王璨、徐干、阮瑀三人,这三个小子,仗着自己的文采出众,简直堪称是锋芒毕露,有事没事的就搞出篇文章讥讽姬溪。     这让姬溪觉得自己大力推行科举制是个错误的选择,不过,还是有些慰藉的,新晋官员们还是有拥护姬溪的人的,虽然很少,但也聊以慰藉,这其中,以杨修为代表,这小子,其父杨彪在朝堂上处处与姬溪作对,可他却很拥护姬溪,奇怪的是,其父杨彪也并未阻止其对姬溪的百般拥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