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大朝会(第3/4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而这一次,当然是为了拯救西北备受帖木儿国欺凌的各族。     台下的纷扰似乎跟朱瞻基无关,他今日一改常态,表现的异常沉重,一直低头不语。     而朱高炽却表现的非常开心,他的目光也不时瞟向下方,与一帮文臣眉来眼去。     朱棣的西征原本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主要是因为缺银子。     西征的成本太高了,按照大明一贯的战争能力,跨越上万里的征途,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如今的大明承受不了的。     虽然朱瞻基建立了大明发展银行,成为了朝廷的钱袋子,给朱棣提供了超过五百万两银子的资金。但是这两年,大明也还额外又出了五百万两白银的军费。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武将的支持,朱棣的强力推动下,才缓慢推行。     但是逐渐的,大臣们改变了思路,因为朱棣出征,留给他们的折腾空间更大了。     不管从哪方面看,朱高炽都比朱棣容易忽悠的多。     在朱瞻基从西洋回来的时候,朝廷已经没有人还反对西征了。     武将们想着建功立业,文臣们希望朱棣跑的越远越好。     朱瞻基看着朱高炽神采飞扬的那张脸,想着他马上就要面临人生最大的打击,心生怜悯。     这也是他今日一改常态,表现的非常低调和沉重的原因。     朱棣要留他监国,他不可能说一开始一点也不知情。     身为人子,跟父亲争权,如果还表现的兴高采烈,那就太不像话了。     武将这边,站在首位的张辅表现的很平静。     从朱棣坚持将他留在京城,他就知道朱棣绝不会按照所有人的期望来行事,他就是喜欢让所有人出其不意。     朱棣要让太孙监国,前几日已经跟他专门说了,让他留在京城辅佐太孙。     一开始,他知道的时候也是惊讶朱棣的大胆,但是后来想想,这才符合朱棣的性格。     而且,在张辅看来,太孙也绝对比太子更适合监国。     只是苦了太子,这些年他一直想要做一个好太子,但是跟天才人物一样的太孙比起来,他还是差了许多。     姑且不论能力如何,光是论眼光,他就差了许多。     朝中有蹇义这样的丞相之才,有夏元吉这样的务实之人,有杨荣这样能干之辈,他都似乎看不见。     他重视的杨士奇倒还算懂些时务,却也不过是个眼高手低之人。至于詹士府养的那些人,各个吟诗作对,写八股文是个好手,但是有几个能做事的?     反观太孙,所笼络的人无一不是务实之人,各个都能独当一面。     就连自己,还不是也拜伏在太俗内地跟前。     他在右手第一位,正对着坐在第二层的太子,看到他那张神采飞扬的脸,张辅想的却是等会他惨然表情。     朱高炽看到张辅的视线扫了过来,也望了过来。两个人的视线在空中相对,朱高炽还笑着跟张辅点了点头。     这张辅是英国公,虽然在勋爵不算最高,能跟他相比的公爵也有好几家。     但他是却是勋贵之中职司最高,又深得武将,勋贵尊崇的德高望重之人。     他的妹子是宫中贵妃,女儿是自己的敬妃,这份荣耀是谁都比不上的。     父皇要出征,却把张辅从交趾叫了回来,这肯定是给他监国做准备的。     张辅目光平静,跟朱高炽轻轻点了点头,心里有些后悔当初把女儿嫁给了他。     张辅收回了视线,又将目光沿着一帮文臣看了下去,最后落在了跪在大殿中的一帮使节身上。     眼前的这一切不过是在演戏,一切都是为了出征做准备。     当朱棣跟这一帮使臣演完戏,他们出了大殿,真正的戏肉来了。     小太监捧出了一道七色的圣旨,无声地来到了朱棣斜前方的王彦身边,所有人屏声静气,等待着王彦的声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