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战争准备(第2/6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丁的儿子一起摸爬滚打,甚至许多时候还比不上那些兵丁的儿子优秀,那么他们长大了会怎么想?     不如我的人身居高位,只是因为生的好而已,不值得敬重。     要是等他们掌权了呢?会不会就直接推翻了这个压迫阶级?     这是很大的可能。     所以,朱瞻基马上就知道自己错了。     他可以对那些烈士的子女好,帮助他们,但是不能将自己的孩子跟他们放在同一个环境里成长。     他知错就改,对着朱棣长揖道“谢皇爷爷提醒,孙儿差点犯了大错。”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随我来吧,有话问你。”     朱瞻基却没有直接跟他走,而是回到了玩具房,轮流摸摸每个孩子的头。“爹爹要去办事,你们自己玩啊。”     有几个性子软一点的舍不得,还想撒娇,却被他们各自的小宫女连忙拉住劝解。     朱瞻基回身安抚他们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有始有终,从一言一行开始言传身教,并不是给他们撒娇的机会。     见他们不闹,心里也很满意,就施施然地离开。     等他来到自己的书房后面休息室,因为房间里只有一个李谦在,朱棣已经又来了一个葛优躺,腿还高高地翘了起来。     既然他都没有皇帝的样子,朱瞻基也就自在的靠在了他对面的沙发上,把腿放在了前面的一个锦凳上。     刚坐好,朱棣的声音就传了过来。“这把火点燃了,你有信心扑灭?”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朱瞻基很清楚朱棣的意思,开了一个放权的头,等这些文臣消化了这一部分权力,他们又会得陇望蜀。     他笑着说道“虽然父王对文臣优待,但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任他们放肆。只要文臣的权力不脱离皇室的裁决,孙儿就有信心。     何况,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建立新的朝议法则,其实已经是在分化他们的势力。     不是铁板一块的文臣,其实并不可怕。打压一批,拉拢一批,扶持一批。再对他们进行分化,分而治之。     到最后他们会发现,他们之间的隔阂已经难以融合,也没有力量跟皇权竞争,只能老老实实依附皇权。”     朱棣对朱瞻基的自信格外赞赏,开心笑道“本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你非要搞这么复杂,为什么?”     “很简单啊,孙儿懒啊!为了以后多享点福,现在就多做一点。今日跟杨士奇他们说的话,一半也是孙儿的真心话。     向高祖那样当皇帝,不是孙儿愿意的,像皇爷爷这样当皇帝,也不是孙儿愿意的。     而且,朱家的子孙后代,谁能保证一定能像高祖,能像皇爷爷一样能干?要是出几个昏君,这朱家的江山岂不是要完蛋?所以也要防患于未然。     如果孙儿的计划完全实现,以后的小朝会就可以撤销,每月只需要举行两次大朝会就足够了。     皇帝是可以轻轻松松的当,大臣们也没有了一手遮天的可能,这样不好?”     看了一些朱瞻基写的朝廷改革方案,朱棣对朱瞻基这样的话也不觉得惊讶了。     因为那份计划虽然有些惊世骇俗,但是如果真的完全实现,当皇帝真的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既不担心大权旁落,也不担心有权臣能一手遮天,更不担心皇帝的能力不够。     朝廷不再是一个朝廷,而是四个各司其职的朝廷,每一方都不能一家独大,哪怕做到位极人臣,也只能管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一摊事,插手不了其他部门。     四家相互制约,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分裂,分裂后的人心,想要恢复就难了。     而且,当朝廷的选拔人才从全才改为专才之后,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的一方位极人臣,又何苦去跟其他部门合并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