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悲与喜(第2/5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时候这句话却说的斩钉截铁,让人听之生畏。     众人纷纷应是,不敢有半点马虎。     实际上,现在的将领已经少了许多捞钱的渠道,原来他们还能吃空晌,甚至卡住俸禄,雁过拔毛。     但是现在,一人一个账户,这些俸禄只能本人领取,根本不会给将领们卡要的机会。     现在的抚恤金也是直接打进账户,虽然需要主官带着家属去变更账户,但是有银行的人在场,谁也不敢明着索要好处。     苏南就代领到了两份存折,忍不住打开看了看。一张存折上一次性存进了两百四十两,另一张更多,三百一十二两。     实际上,他们活着的时候,根本领不到这么多银子,因为军队的俸禄分了两部分,大部分是发放的粮食,油盐,只有少部分才是发的银钱。     一个普通的小兵,每个月二两银子的俸禄,最多只有一半是现银,另一半是实物。     现在人死了,就全部按照俸禄总额来发放抚恤金。     除了存折,他还领到了三个铜制的勋章,两个是纪年勋章,不管死没死,每个人都能领到一个。那个立了小功的战死士兵,另有一份英雄勋章。     根据军队的规定,这一个英雄勋章,最少可以免除三年的税赋,勋章级别越高,免税赋的时间也就越长。     领取了这些东西,苏南马不停蹄,搭乘了军部的马车,回到了新江口水师大营。     在水师大营,苏南他们又接受了副总督孟瑛的召见,然后才领取了战死士兵的骨灰与遗物,乘坐了马车出发。     段仁志的下属有一人病死,住的也远一些,他主动要下了这个任务,让苏南去住在城里的那一家。     马蹄阵阵,苏南与两个下属坐在马车的车厢里,都没有说话的念头。     这是他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但是他相信,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既然当了兵,那就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金川门内洪庙街坊,这里是整个应天府靠北边江边的一个街坊,虽然距离阅江楼不远,但是跟达官贵人出入的阅江楼不同,这里是应天府最贫穷的一个小区。     这里住的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当兵的军户营,街上卖艺的把式,赶车的马夫和码头下苦力的骡夫。     虽然应天府到处都是湖,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应天府也有一条专门排输生活用水的河道,就是从这里出城,然后排进长江。     从朝廷开始兴建夹江工业区,西关口秦淮河的出水口被太孙格外重视,在那里修建了水闸,净化池。     但是这里却从来没有人过问,整个城市的生活废水流到这里,就形成了一片又臭又脏的河道。     这里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臭气,达官贵人们从来不会轻易涉足这里。     去年的时候,因为应天府的道路全部要修成水泥路,才让这里摆脱了泥泞的路面,不过那条臭河却没有人管。     住在这里的百姓就盼着,希望殿下回来了,什么时候能想起他们这里,让人清淤河道,也修建几个沼气池,净化池。     苏南带着两个跟死者牛山住同一个街坊的护卫在街坊口下车,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立刻就有熟人跟他们打着招呼。“戴树,赵小五,你们可算回来了啊。戴树,你妹子出嫁了,嫁给了崇阳坊的谢家老二,小两口现在去了苏州府一家丝绸厂当大师傅,据说一个月能赚五六两银子呢!赵小五,你娘天天盼着你回来,眼睛都哭瞎了一只。”     牛树和赵小五只是点了点头,请了苏南下车,俯身从车里抱出了一个骨灰坛,一个白布盖着的托盘。     看到他们一脸肃容,一个抱着骨灰坛,一个手里托着一个白布盖着的托盘,那些街坊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这是谁不在了?不会是牛山吧,他可是媳妇还没生就走了,连娃的面都没有见过。”     两个应天府衙在街坊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