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榆中西门逢故人(8k为白银盟加更)(第6/7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是换个地方坐以待毙。

    什么意思?

    很简单,韩遂身后还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可言的,顺着黄河最上游向西而去,整个金城郡都是韩遂最稳固的大本营,都是他经营多年的根基所在,反正也打不过,他准备逐步西走,也不是节节抵抗了……他本人也好,那些积年的反贼下属们都已经想好了,反正死是不能死的,渭水畔冰河里的那些尸体,以及被锤碎了脑瓜子的那些昔日同僚死相太可怕,真要是被抓住那就认命去轮台呗。

    可要是抓不住呢?

    金城要是也守不住他可以上西海(青海湖)做海贼,或者南下陇西看看能不能穿过狄道,走阴平去投奔刘焉……成都也比轮台强啊!

    而另一边,他这么做也不是没有一点点额外的希望,因为毕竟公孙珣手中此时已经汇聚了五万之众,又前突到凉州腹心,后勤压力应该很大了。而且越往后走,后勤线越长,再加上凉州这个地方,本来就对后勤是个巨大考验,说不定公孙珣为了省粮食,最终许诺让他和马腾一样去邺城呢?

    甚至万一公孙珣后勤线崩溃掉了,说不定还能保有金城呢对不对?

    就是抱着这种想法,韩文约干脆撤离了榆中城。

    对此,公孙珣也即刻醒悟了过来——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于是,其人进入榆中之后,直接下令,全军休整半日,明日一早集中骑兵,尤其是西凉本地骑兵,立即向西追击、绕城追击、强渡黄河、湟水、洮水交叉口去追击,总之无论如何,必须要在韩遂这厮潜逃前抓住,而且在哪里抓住就在哪里弄死……不要他做什么西域都护和平西将军了!

    然而,就在第二日一早,韩文约忽然调头回来,直接引其人心腹七千余众来到榆中城西门外,跪地请降了。

    “怎么说?”时隔数年,端着粥碗登上城墙的公孙珣又见到了这位相识多年的凉州‘故人’,却不免好。“韩平西拖延后勤一策不是挺对路的吗?”

    “末将想通了!”当着全凉州豪族的面,远离全军,扔下器械,免去头盔,独自一人跪在城门前的韩遂在黄河畔的榆中西门外叩首以对,复又抬起头来对着城上之人涕泗横流。“西域汉家故地,卫将军既然有心于一统天下,抚平四海,臣受卫将军大恩,又怎么敢不为主公去拼却这身老命呢?唯独七千凉州子弟未免太多,请主公许臣清汰一二,只带三千子弟西行!”

    “三千兵就可以吗?”都已经喊主公了,公孙珣却依旧是莫名其妙的,心中疑虑不堪……他是真不知道这厮是在玩哪出。

    “三千凉州子弟,足以横行西域,重疏商道!”韩文约以手指天,奋力放声而言。“臣愿立誓,此去西域,只带三千子弟西出玉门关,不破轮台誓不还!”

    公孙珣依旧茫然不解,久久不应,直到其人居高临下,忽然在左右张辽和庞德的齐齐示意下远远看到西面烟尘四起,然后一彪骑兵匪夷所思的出现在了韩遂所部身后。

    而当先一面大旗,却是绣着四个熟悉的大字——‘骑都尉赵’!

    见此旗帜,公孙珣不由仰头大笑。

    ——————我是偷渡狄道的分割线——————

    “建安五年秋,太祖伐凉……云既下散关得池阳,通武都道,时有氐王杨千万等七八部,受韩遂命,各拥众万余锁武山、氐道,隔绝陇西,道险狭处,步径裁通,贼等壁其上。

    云本欲弃之北归汉阳,闻太祖已至勇士,迫韩遂于榆中,乃复西行观其地理,归告程银曰:‘贼众虽众,且塞武山狄道,然各不统属,互难支援,可破也!’银与诸将皆曰:“此言或是也,然兵少道险,虽胜一二,难用深入,恐难尽破!”云对曰:“此所谓一与一,卫将军所言狭路相逢勇者胜耳,破其二三,其众自溃。”遂进到武山下安营,全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