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第3/5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一时间,全军上下确实忙得不可开交,除了一个要写文章描述张纯如何孝衣出征,又如何奋勇作战的冯歆外,居然无人再提那个倒霉的溺死鬼。     数万具尸首都要集中焚烧,差那一个被鱼啃了的吗?便是张纯族弟张举来到中山,都只是遣家人索取了一份‘骨殖’带回去安葬,然后就匆匆逃离了。     一片纷纷扰扰中,大军渐渐恢复了秩序,等到三四日后,也就是天气渐渐转凉的时候,军中上下更是只想着战功封赏,还有那即将到来的祭祀与刻碑由不得他们如此,士卒们终究也是人,是需要文化生活的,而对于这个年头的底层人而言,祭祀便是最重要的文化活动。     不过,对于军中上层,此时关注的却不是这些已经议定的事情,他们此时讨论和争议的乃是另外一件事情。     “无论如何倒卖俘虏也太过于”中军帐中,郭典说了一半愣是没说下去。     “可若是不卖又该如何呢?”公孙珣叹了一口气。“好几万俘虏,受伤的都被我们扔到城下给张宝了,这活着且健全的难道还要全杀死不成?杀了他们或许能够威慑城中,但也许就会让城内同仇敌忾也说不定。而若是就地遣返安置,这些人都是造过反上过战场的青壮,就怕他们哪一日再来一场大乱?郭君,我说将俘虏发卖,你说不妥,可你又能有什么妙法吗?”     郭典坐在一侧,倒是愈发无言。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这年头对俘虏普遍性只有三种处置方案:     当先一个,叫做杀人立威,也就是杀俘,不过汉军终究是要考虑杀俘引来的不良反应,所以这年头普遍性还是要到战事最后才会真正下手,来次狠的。     实际上,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而言,皇甫嵩和朱儁前期在长社c汝南都没有明文战后杀戮记载,广宗则是黄巾军悲壮投河,而一直到双方打到最后,才分别于南阳c下曲阳有了杀俘和筑京观的明文记载。     其次一个,自然就是就地安置了。但这样的风险也毋庸置疑,军中高层从统治者的角度看过去,反而最腻歪这种处置方式。     而最后一个,则是吸纳招降。这在人力作为宝贵资源的时代也是很普遍的做法,而公孙珣c皇甫嵩c朱儁作为仓促出兵的典型,其实都有从黄巾军中招降的举动。     但是,战事来到这一步,就此地而言,汉军早已经不缺兵力的了。甚至于身后负责补给的郭勋屡屡来信,言及后方府库渐渐空虚,民心不稳,而公孙珣和郭c冯等人都有选优汰劣,减轻后勤压力的意思。     这个时候留着俘虏做降兵,着实不智。     也就在这时,主帅公孙珣忽然提出来,将俘虏分散发卖出去,从幽州各边郡世族,到冀州本地的大户豪右,分别吸纳这股人力毕竟,这些人本就是反贼,能活下来想来已经足够宽仁了,更别说分散发卖,也能瓦解这些人的组织性。     不过这样做看似面面俱到,但郭典还是第一时间就意识到此举的荒唐之处且不说发卖本身有失体统,真正做下去,一来有力的大豪族怕是也会勾结地方,侵吞这些青壮;二来,却又很可能会演变成地方吏员勒索摊派殷实家庭的手段。     当了半辈子官,郭典对这里面的门道比谁都清楚。     但是,清楚归清楚,郭太守居然想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后勤乏力,战事又在继续,所以俘虏不能留c不能募;为防止黄巾贼死灰复燃,他这个钜鹿太守第一个就不答应就地安置,向来冯歆也不可能答应;而杀俘     想了半日,不等郭典想出一个主意,那边冯歆已经不耐了:“郭君,你到底执拗什么?如此是战事连绵,天下未安的局面,如此处置已经是最好的方式了。再说了,国事艰难,你我这些两千石俱在一起为国效力,便是有些许想法,也该尽量委屈求全,一心一意往一处发力才对,否则何以对父老,对中枢?这个时候,听五官中郎将的便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