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十一章 孙华的叙述(二)(第1/2页)  隐龙惊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沐点点头,这应该是真相,结合长孙无忌死前所,李世民的真正目的是,在三方对质时,毕其功于一役,一打尽,只是被太子、齐王在临湖殿前察觉异状,迫不得已才提前发动。     这么来,控制李渊的时间应该在杀死太子、齐王之后或者是同时。     而不是原来所想,先控制李渊,再杀死太子、齐王。     却不想孙华继续道“次日,陛下与裴寂、陈叔达等四人在承香殿等候太子、秦王、齐王兄弟到来。可不料……突然殿外突然传来厮杀声。承香殿已是内廷,陛下并未带有禁军,殿外只有数十侍卫,老奴赶紧到门口查看,只见上百甲士正与侍卫厮杀,不一会儿,数十侍卫尽数被杀,甲士冲进殿内,将陛下与裴寂、陈叔达等四人押往北海池一条游船之上。”     李沐愕然,这么,真是先拘禁李渊,再向太子、齐王动手的?     或许太子、齐王在临湖殿前察觉不对,就是因为从承香殿外传来的厮杀声?     毕竟临湖殿与承香殿相隔不远,一百多人的厮杀声,隐隐听到并非难事。     “这一百多甲士是何人率领?”     “甲盔在身,老奴看不清楚是谁。”     李沐道“孙公公继续往下。”     “之后,陛下等人在船上被扣留了大概半个时辰,尉迟恭拎着淌在滴血的横刀,上了船。向陛下禀报,太子、齐王谋反被杀。老奴依稀记得尉迟恭当时的眼睛,那是一片血红啊。”     到此处孙华激动起来,也红了眼眶。     “陛下震惊之余,问身边几位重臣,可除了裴寂沉默不语之外,其余三人皆支持秦王,陛下无奈之下,便只能屈从……哎,老奴能体会当时陛下心中该有多苦啊。”     李沐相信孙华得这些应该是真的。     孙华一直侍奉在李渊身边,的也都是他亲眼所见的事。     那么就可以肯定,李世民确实是先扣押李渊,因为承香殿外的厮杀声被太子、齐王听见,埋伏不成仓促发动,才有了太子、齐王转身回逃,李世民与尉迟恭等人现身追赶的情景。     仅从这一点上来,李世民先发动叛乱扣押李渊,已经可以确认无误了。     “孙公公一直在皇祖父身边,皇祖父可有废黜太子立秦王的想法,孙公公实话实即可。”     孙华摇摇头道“老奴从无听陛下私下言及废黜太子之事,而在人前陛下每每言及废黜之事,多为大臣奏疏和安抚秦王,其实以殿下的聪慧,应该可以猜测到陛下的心意。太子一向仁孝,与陛下从无忤逆之举,虽然数次被发谋反,可陛下从无一次真正重责太子。”     李沐闻言点点头道,“孙公公所言极是。”     “反观秦王,时常顶撞陛下,老奴记得,陛下曾对裴寂,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而在秦王告发太子秽乱宫禁时,陛下大怒,对秦王喝斥道,明早鞫问,汝宜早参。完拂袖而去。老奴以为,陛下心里根不信秦王的告发,反而因为傅奕的奏折和秦王再次诬告,已经有了罢黜秦王的意思,否则秽乱宫禁的丑事,又怎会让裴寂、陈叔达等人一起参与审讯呢?”     李沐自然明白,孙华的没错。     其实在李世民不顾一切、孤注一掷的时候,李渊就明白不管怎么对质,李世民这场官司基上是输定了。     道理很简单。     李世民既然提出了对太子的指控,就必须拿出确实、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其指控的罪名。     可问题是,这种不清道不明的宫闱丑闻又怎么可能有确凿的证据呢?     即便李世民买通一两个太监或宫女出面指证,可谁又能保证他们的是实话?     退一步,就算太子真的干了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可除非被你捉奸在床,否则不管你拿出什么证据,都可以被视为捕风捉影、造谣中伤。     所以,孙华得没错,李渊拂袖而去,基上已经宣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