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七章 战淮北二十一(第1/3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又重复了章节号,晕死。     河东军东路受阻于毫州的消息,很快就通过某些渠道,辗转到了洛都,又被奔走的快脚送进了某处宫殿中。     这里,形同小升朝的文武群班各据两列,大气不敢出的等候着上位诸座的令喻。     “那个九原镇抚韩泰,是做什么吃的……”     说话的正是天宁军节度使,安东道留后,灵宝公张贤恩。     “亏他还有宿将之名。却是轻易畏难不前的之辈”     因为征讨安东诸侯的大军,陆续归遣河南,坐镇范阳总管行台的灵宝公,也因此回到了洛都,并成为枢密院和政事堂,临时组成的总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中,重要一员。     虽然他已经不再负责洛都留守之类的要职,但是作为大摄政之子,以及作为大统派旗帜的尊显身份,就足以⊥他傲视诸位宰臣、枢使之上,而更令人不敢有丝毫轻怠。     他对于各种疏失的零容忍态度,已经足以⊥部署和洛都的朝臣们,很是胆战心惊了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这次外镇回来之后,似乎变得沉稳刚健了许多,虽然他在军议中不怎么说话,但是一说话,所有人都不得不格外重视起来。     “三个军额,三万多人马,就没有敢死奋进之辈了么……”     按照洛都的方略,南逆大举侵攻,大有改天换地之势,北朝自然不可能再像之前的江淮藩镇,那般消极被动,节节退守来应敌的,     不过那些听调不听宣的藩镇之属,总算为北朝的调集和布防,争取了一些时间。因此,当随着南军攻势的推进,而情势逐渐明朗后,也迅速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所谓“你往一路来,我自一路去,各取所要”的基本方略,     设置淮北备前副元帅府,以青徐镇为支点,严防死守来拖住南军主力,然后以本帅府直接二次调集的精于兵马,从洛都、河东等地,分兵进击其侧翼,后方等薄弱处。     逐一蚕食侵并其外围、后路,迫其不得不分兵来援应,以达到以少牵多的实际效果。     虽然在总体军势上,北朝各方擎制甚多,眼下能够自由掌握的兵力,比起全面动员起来的南梁尚有不及,     但是淮上从某种程度说,毕竟还是北朝的主场,不求能够尽败南军来犯,只需牵制策应,不敢投入全力,一直拖到入冬雪降,北地的天气就自然成为洛都方面最好的武器。     当年的永嘉大进军,那些被击溃的南海诸侯联军,真正亡于战阵的其实不足十之二三,余皆是饿殍冻毙在数千里漫长逃亡的道途之上的。     一些幸存的部伍,乃是靠着相互火拼和吃人的传闻,才得以抵达相对温暖的长江以南的。     总而言之,这这个方略的根本,就是将占据正面大优势的南军,间接逼迫到相互追赶时间和进度的竞赛上来,这样更有利于北朝发挥主场和内线作战的优势。     既在拥有大兵力优势的东路,以牵制和防御为主;以缺少海陆输送便利,而不得不依靠传统江河的中路南军,则成为优先和重点打击对象;而对于南军西路的攻势,则被有条件的放弃,更多依靠当地的胜型先要了。     作为全盘大计的一部分,好容易在许州大破梁军中路的兵马,取得局部优势,却不想有受挫阻却于毫州,     再加上领军韩泰的族兄属于皇道派,因此,正在成为这位灵宝公借题发挥的敲打对象     “区区一介集镇,就把他挡住了……”     灵宝公的严斥声还在继续     “河东燕汝龙哪里又是怎么说……”     “回禀君上……“     堂下的站班文武中,马上有人出列躬身道,却是通政司负责河东方面的奏进官。     “据说是遇上了南朝的精锐之师……传为敕令军中模范,直属南逆大本营的数只新军之一”     “因此,所拥火器极多,铺天盖地,暴坠如雨……”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