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与航运(一)(第2/3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月份,一艘南海运输公司的笛型船不慎于东方港外海沉没,其原因就是水手操作不当导致船只意外触礁。     在这个悲剧发生后,交通部立刻挤出了一些资金,同时到联合工业信贷银行那里闹腾了一番,让他们拨了一些贷款,然后用这些钱专门到大鱼河海军造船厂订造了一艘小型训练舰。他们准备接下来将罗洽海员进修专门学校的招生规模扩大一倍,争取每年能够提供400名正规实习水手。而招生规模上去了,这训练舰自然也得相应增加,目前该校仅有一艘海军转给他们的250吨级“东岸之鹰”号做训练舰,招生规模扩大后自然是不够用了,急需新造一艘。     “水手问题哪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坐在他办公室内抽着烟斗的萧百浪说道,“现在有经验的水手都被安排了跑澳洲和远东航线,他们甚至把家都安到新华夏和黑水去了,国内剩下的自然都是些歪瓜裂枣。你也别着急,问题总得慢慢来,水手数量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增加的,总要有个过程。”     “我急个毛啊。”韦华笑了,嘴里吐出了一个浑圆的烟圈,转身朝萧百浪说道:“我只负责造船,至于开船的水手从哪里来,那关我毛事啊?该急的是交通部和执委会,我操那门子心干嘛!每月才拿了一百多块钱工资,还管那么多事我累不累啊!”     “嘿嘿。”萧百浪一笑,“听说现在国家放宽了对内河小汽船的生产限制,已经允许私人资本逐步进入这个行业了。我看也是由于这个市场需求量太大的缘故吧?我看你们的那种72吨级内河小汽船都是直接在滩涂上建造,造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拉到船台上进行动力系统的安装以及最后的舾装程序。技术含量也就那样嘛。普通人就能造。我看你们5号船台的工人们平日里也比较闲。上次说的事情考虑得怎么样了?有兴趣吗?”     萧百浪说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想办法开办一家自己的船厂。为此,他甚至已经考察过了河口乡附近的地形以及水文信息,并初步选定了未来的厂址。目前缺少的就是人员和资金了,资金的问题好解决,他自己以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的积蓄,再加上从联合工业信贷银行搞一些贷款,差不多也就够了。但技术人员就比较令人挠头了。国内文盲率太高,各种技术人员少,而且都集中在各大国营企业之中。而他们想搞的造船厂又是有一定技术含量要求的企业,不是随便拉几个文盲农夫来就能搞定的事情,这想来想去只能去各大船厂挖墙脚了。     萧百浪和现代厂的厂长韦华私人关系不错,因此他第一个找上的就是他。韦华本人对此也比较动心,但穿越众自己开办工厂本来就是比较敏感的事情,如果再从自己担任厂长的厂子们挖墙脚损公肥私,韦华还真怕自己被军部那帮疯子们拿枪顶在脑袋上。不过开办自己的船厂的念头又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给国家干了好几年了。虽然工资待遇很高,每年东岸公司的分红也不少。自己按理说不应该缺钱花,不过这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总不是个事。恰好萧百浪来找到自己合伙开厂,说厂址、资金都能搞定,代理人也已找好(国家干部不得直接经商),就差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了,这使得韦华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现在国内35吨级的老汽船和72吨级的新汽船算在一起,也不过才五十多艘,而需求量起码是一百艘。而且随着35吨级小船的逐步退役,接下来几年的需求量还会更加庞大。按照我们目前的出厂价,一艘1200元,利润率起码在20%以上。看市场这么火爆,即便卖贵一点肯定也会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真的是极好的。”韦华狠狠吸了口烟,然后说道:“不过再等等吧,过了今年再说。5号船台今年也很忙的,几个月前刚刚完工了两艘‘阿穆尔河’级内河浅水支援炮舰,刚随上一批前往远东船队过去。马上下半年还要继续建造几艘,那边催得很急,还要给别的船做保养,没那么闲的。我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