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九章 台地(二十三)(第1/2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72年的冬天对很多东岸人来说,是极为寒冷的,尤其是对居住在巴塔哥尼亚台地的人来说,这里的冬天比其他地方更为酷烈。     时速超过五十公里的西风咆哮着吹过荒原上的小镇,屋外的工业风车悠地转了两圈,便使劲一甩马鞭,一溜烟地驰骋到荒原上去了。     整理行李的一干人见状互相笑了笑,然后抓紧时间整理好了行李,并将它们送到了驮马背上,然后与南定乡政府的干部们打了声招呼,便朝西方的内陆腹地行去了。此行,他们是受了国家开拓总局的委托,打算从南定港一带向西深入到台地腹地区域,对当地的环境、气候、植被条件进行一番全面、细致的考察,以为将来在此设立新的定居点提供参考。     蒙小虎等人最终的目的地,是后世巴塔哥尼亚台地著名的科尔韦瓦皮湖和穆斯特斯湖一带。两个月前已经有过一小队东岸骑兵去过那边了,当时他们从东北方的海安县沿着奇科河谷地一路追袭过来,然后彻底打散、俘虏了一支土著印第安人部落,因此说起来这里还是比较安全的,应该不至于存在什么土著部落了。     科尔韦瓦皮湖和穆斯特斯湖已经被东岸地质部正式命名为双子湖,其中前者为双子湖里的东湖,后者为西湖。在这两个湖里,东湖的面积超过800平方公里,是东岸境内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它占据着一个不深的盆地,湖心最深处也不过才区区四米的样子;与之相比,在其旁边的西湖虽然面积只有四百多平方公里,但湖水平均深度却达到了上百米,这水容量自然也不是东湖可比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西湖是由从西面安第斯山一带流淌过来的森克尔河供水的,因此也只有当西湖的湖水被填满后,多余的水量才会慢慢溢流进旁边的东湖,因此造成了双子湖之间巨大的差异。     后世阿根廷人在这两个湖泊之间建立了一个拥有上万人口的城市,足见这块土地实施一块风水宝地,不然如何在干旱贫瘠、素来地广人稀的巴塔哥尼亚聚集起如此之多的人口?要知道,这里既不像内乌肯一带拥有储量丰富的石油,也不像南边黑山乡一带拥有全国质地最好、储量最大的优质煤炭,更不是如同丘布特河、芦荡河一带的河成绿洲,能聚集起如此之多的人口,靠的还是这里相对较好的气候环境啊!再直白点说,这里有水,很多的水!     其实在巴塔哥尼亚这么一个地方,如果水源充足的话,还是能够比较容易地发展起一个中等规模的农业区的。丘布特河、芦荡河、宝兴河一带不说,单就说眼前的双子湖一带,依托其丰富的水量,毫无疑问可以发展出一个集谷物种植、园圃果树、牛羊畜牧为一体的农业区的。而依托这个农业区,东岸人就可以很轻松地控制周围几万乃至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点不夸张。     所以,在巴塔哥尼亚台地的开发进入新的阶段之后、在北方的好地(当然是相对而言的)已经纷纷设立定居点,开发到一定程度后,南边更寒冷、更干燥的地方,也渐渐进入到了杨明阳、蔡华泽这两位巴塔哥尼亚实权人物的眼帘蒙小虎考察队此番的行动,就是他们二人意志的某种具体体现。     1672年8月25日,蒙小虎一行六七十人没费几天功夫,就抵达了有着台地区难得一见的如茵绿草的双子湖一带。在这片充盈着大量水汽的湖区,地面上的植被和一路上所见截然不同。眼尖的人其实早就发现,这里多柔软多汁的牧草,这意味着大规模饲养牛成为了可能,而不是像台地区其他部分那样只能养绵羊巴塔哥尼亚环境恶劣,多贴地生长的低矮灌木、多刺杂草,这些东西,也只有羊能吃,牛限于嘴部的生理构造无法食用更别提这里还可以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谷物了,总之这里有着成为戈壁滩上美丽绿洲的一切必要条件,上头想在这里设立定居点,确实不是乱拍脑袋的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家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